WaiShock's Dezign

我想我还是热爱学术的。                

最近特别特别的忙,日程被待办事项塞满。现在想想,最不后悔的是学期初在最后关头做了努力抢选了王海燕老师的新闻专业主义这门课的剩余名额,和认真对待了这门课的期中作业。

先扯点别的。很多人说,你读中大这么厉害,是不是特别喜欢读书?以往的我特别喜欢和别人说:情绪和能力是分开的——我会读书但我不一定喜欢读书,就像我讨厌去平均年龄50几岁的亲戚聚会但我依旧会去一样。

说回那篇期中作业,给老师发邮件求反馈之后,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建议,并且说改稿改得好可以推荐到学院平台上发表,对于我这个连新闻学导论都没有上过的传播学学生很受鼓舞。说实话我大一觉得学院的课特别水,和我在美国交换上三门课的含金量都没办法比。为什么喜欢在美国上课?我想了一下,有好几个原因。一是学术规范严谨,即使只是本科阶段的一个作业,也需要规范的引用格式和结构要求。二是鼓励批判思维,不照搬,再牛的学者的文章你也可以诟病,你也可以提出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并且这样的观点在课堂上是被重视的。三是鼓励学科交叉,不同学科的discipline相互之间会有不一样的启发作用,而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四是师生比高,教授对于教学也十分专注认真。其实刚去到的时候会有被虐的感觉,但是这种虐会让人茅塞顿开,过后有舒爽的感觉。而自己找文献做点小research、对于一个议题吸收不同学科的理解、和教授畅谈开阔眼界,到最终可能熬那么两三晚产出了一篇成果,是特别开心的。而海燕老师的课让我好像回到了美国——呈现专业主义的起源、几个层次、基于社会学的不同研究路径、批判专业主义、对于理想和现实的讨论等等,让我找回了那种舒爽的感觉,就算是被虐,自己有成长,也特别开心。

我也有反思,之前就这样说在学院读书好水,是很不负责任的。在我没有好好地把学校学院资源利用起来之前,其实我是没有资格讲这样的话的。现在在我眼里,在中国办大学,像是戴着镣铐跳舞,而在一个人没有触碰到他可及的边际的时候,他是没有立场说自己受限、不自由的。

越来越相信University is what you make it. 有这么好的平台和资源不利用简直要遭天谴。

我想我可能还是热爱读书、热爱学术的,我可能有点想不开,可能会去读个博士。


评论

热度(1)